大片|忠义路原来对佛山这么重要!背后的故事让人唏嘘……
- 时间:
- 浏览:1035
- 来源:佛山出租车票 网址:http://badgurus.com
发现佛山之老街巷
忠 义 路
一条铭刻佛山
识大体的老街
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社会,忠义被看作社会的道德规范之一。古代佛山被称为“忠义乡”,就是因为明朝正统年间,佛山乡民英勇抗击黄萧养农民起义而得名。直到今天,佛山禅城区还有一条路,叫“忠义路”,它的前身,就是当年的战斗前线“忠义里”。
500多年过去了。当年轰轰烈烈的壮举早已了无痕迹,但佛山乡民忠贞义烈的故事仍被传唱。
问起忠义路,有人说:“那里是正与邪的交界,黑与白的交锋。”一句笑言,让人莫名觉得所谓的忠义,便是刀光剑影、快意恩仇。
事实上,忠义路不过是佛山禅城区一条不起眼的小街巷,从地图上看,它北临同济东路,南接季华六路,南北走向的文华北路将它拦腰截断。一路之隔,便是把忠义路辟成两方天地,犹如挥手一拨,把忠义路上的人们生生地区别开来。
▶忠义路上,老人们在树荫下玩棋打发时间。
那一条路上,一拨老、一拨新,一拨固守、一拨开拓,即使一路相隔,依旧离不开烙印在他们生命之中的那忠义二字。
乡勇抗敌
忠义流芳
一讲到忠义二字,“忠义侯”关羽的形象与其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顿时跃上心头。佛山自古就是个商业城镇,在这里,也曾有过忠贞义烈的历史故事吗?恐怕佛山的古称“忠义乡”最能回答这一问题。
翻开《佛山忠义乡志》,其中就有关于佛山被封“忠义乡”的文字记载。
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年),广东洪水为患,农田失收,朝廷赋税不减,当时广州大牢有个名为黄萧养的狱囚徒,他在同监的江西客商的怂恿之下带领170多人越狱,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南海县冲鹤堡潘村(今顺德勒流镇潘村)举旗反明,起义军多达数万人。
当时起义军围攻广州,又因为佛山水路居省会上游,所以分兵先攻佛山。当时佛山的地方官对这支数量可观、精通水战的起义军无计可施,听闻乡内有位颇得人敬重的乡绅冼灏通,就马上任命他做乡长,捍城守卫。
冼灏通为保全故乡,义不容辞,马上率领四个弟弟三个儿子首倡捍城,并得到了梁广、梁茂善、霍伯仓等二十一名乡绅的呼应。他们在祖庙议事定策,组织乡勇(后称忠义营)竖木栅、挖壕沟、备器械,以兵营制分佛山为二十四个铺区,各铺街道建闸,首尾联防。冼灏通将家中储粮捐作军饷,且战且守,黄萧养围攻佛山半年不下。
到了景泰元年(1450)二月,明朝将领董兴率军队前来平乱,黄萧养兵败被擒,起义失败,随即佛山城围立解。景泰二年(1451),皇帝论功赏赐,封冼灏通等二十二人为“忠义官”,建“忠义流芳祠”,赐佛山为“忠义乡”。
在朝廷御赐“忠义乡”名之后,乡人将当年的战斗前线命名为“忠义里”。自那以后,“忠义里”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了现代。
1949年,忠义里周边合并扩建马路,忠义里与附近的义榕社、青龙巷、大井头、冼巷、三角地、青气巷、玄坛庙街、聚福里、榄核地、豆腐巷、青龙坊、东胜坊合并,成为了现在的忠义路的前身。
▶平政桥现名幸福桥,其西北面的文华北路将忠义路一分为二。
物是人非
繁华有时
走进忠义路,当年二十二名“忠义官”率领忠义营抵御起义军的那段轰烈义举早已了无痕迹,就连安居于此的人们也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忠义路样貌也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变得物是人非。但令人庆幸的是,忠义路的急剧变迁离我们仍不算很远,而时代亦总会有它的见证人。
关伯是忠义路的老居民,现在住在栅下新村,刚好就是忠义路与同济东路的交界处,在他看来,自己“实际上还是住在忠义路”。我们在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朝东栅下股份合作经济社偶遇他和另外几位忠义路老街坊。讲起近30年来忠义路乃至栅下的变化,关伯唏嘘不已。“忠义路现在都没了。”停顿了几秒,他又更正之前的说法说:“现在分成了几截。”
关伯介绍,最初的忠义路,事实上仅有500米左右,弯弯曲曲的,从厚源路算起是头,到平政桥(即现幸福桥)是尾,“一共才49号”。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广东省北江机械厂由清远迁至佛山,一条新的忠义路才以平政桥为起点继续往东南面延展开来。原本附近塘房村村民的农田变成了厂房、居民楼、商铺,和一条约2米宽的道路。这条现在看来细长的小路在当时被风水佬形容为一条“白蛇”,成为从厚源路通往石石肯的要道。
约30年过去,忠义路延伸段渐露繁华,接驳季华六路的地方盖起了商场、新楼盘。然而最初的忠义路,竟仿佛真是被“白蛇”吸了真气,逐渐萎缩,甚至衰败。
随着文华北路和同济东路的开辟落成,那条最初有500米长的、弯曲的忠义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仅剩下200米左右,原本连接厚源路的忠义路一号消失于普君新城建起的楼盘之中,路的一侧老住宅被改造为一片绿化带,而路的终点——平政桥和李广海医馆旧址被一条文华北路隔离开来,车水马龙的两侧,仿似是两方截然不同的天地。
▶忠义路东南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以“忠义”命名的,如今路两边厂房、居民楼、商铺林立。
半壁忠义
十年坚守
79岁的梁锐根一家是现时少有的依旧居住在老忠义路的街坊。他家老房子在忠义路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存留至今。二层砖房粉刷成白色,二楼阳台和院子里的绿色盆栽点缀了这栋白房子,让满是沧桑的旧屋显得格外年轻。白天,隐藏在建筑物背后的房门对人敞开,一条年迈的土狗尽责地看守着家门,客厅内依稀传来人们交谈的声音……一户人家就赋予了整条街鲜活的生活气息。
梁锐根说,由于忠义路变化太大,不少香港和国外的亲戚寄回来的信件都没有办法收到。他带我们走在忠义路的绿化带外,目光落在同济东路的马路对面,手举起与视线齐平,用指尖为我们勾勒出烙印在他生命当中的忠义路。那条路弯弯曲曲,从平政桥出发,一直到同济东路,消失在车水马龙的马路后,隐没于马路对面的高楼中。哪里是蕉地,哪里有打刀厂,哪里又有住宅,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只是现在都没有了”。
但这条已不甚完整的忠义路上仍有能令他魂牵梦萦的物事——那一街之隔的李广海医馆旧址。如果说跌打名医李广海免费收治抗日士兵的行为是忠贞爱国之举,那么梁锐根的忠义则是在那“得人恩果千年记”的人生哲学之中。
儿时一次腹痛不止,家中无钱医治,幸得李广海无偿施救施药,从此梁锐根视李广海为救命恩人。十年前,看到众多拾荒者把医馆当乐园,垃圾满地,甚至偷拆医馆的青砖,梁锐根在旧医馆开垦了菜地,修筑起围墙,身体力行保护医馆旧址。
李广海医馆前身是李广海父亲李才干所创立的“平恕堂”,后李广海继承扩建为李广海医馆,已有130多年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起,医馆就一直空置至今。2006年,李广海医馆旧址被定为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禅城区启动对医馆的修葺工作,2014年底对外部环境进行改造,并进行内部陈列的设计。去年4月,李广海医馆旧址正式对外开放,十年来一直守着这栋建筑物的梁锐根终于能够放下心头大石。
▶忠义路幸福桥边的李广海医馆旧址,见证了佛山乡民忠贞爱国的历史。
潮起潮落
人生聚散
如果说老忠义路所承载的是老佛山人对于忠义精神的最后坚守,那么平政桥以东的这段长约800米的忠义路所留住的,便是那些在广厦之下淡对人生起伏、甘于平凡生活的人们。
从繁荣的季华六路转入忠义路街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栋刚建起的商品房,高大、崭新。老街坊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北江机械厂所在之处。
1985年,北江机械厂举厂搬迁,2000多名职工带着他们的家属,一共5000多人从粤北浩浩荡荡来到佛山。“当时来到,没有厂房、没有宿舍,这里还是一片片农田。”前北江枪械分厂副厂长黄润祥说。
那年初来乍到的黄润祥虽然并不知道,这崭新的忠义路,是为北江机械厂的“迁徙”而开辟。如今早已退休、把北江机械厂早年建设的员工宿舍当作“养老院”的他,也与很多仍然居住于此的老员工一般,在这条逐步在推翻中走向繁华的忠义路上找到了他们的归属感。
琼姐在忠义路上经营照相馆20多年,现在她聊起刚到这里开店时的情景,云淡风轻中不乏缅怀。她告诉我们,最初忠义路附近没有其他照相馆,“就连石(石肯)那边的人也来这里拍照”。而令人可惜的是,当年极尽一时的照相馆没留下一张记录忠义路过去面貌的老照片。不过照相本身就是一个记录历史的职业,在琼姐眼中,忠义路绝非一两张旧照片就能说清道明。
在数码相机和手机还未出现的年代,每逢节假日,在忠义路上落脚的漂泊者就会来琼姐的店里拍照片,寄回给家中思念游子的亲人。而今多少年过去,去琼姐那里拍照的人少了,但一张张脸庞早在日复一日的擦肩与问候中熟悉起来。
忠义路上依旧人来人往,有追逐梦想的人来到这里,把农田变成平房,把平房又建成高楼大厦,然后离开;也有人来到这里,只是推倒了一片砖房,没等残垣败瓦又生繁华,便落寞退场。但忠义路上多的是被时代浪潮抛到这里,从此落地生根的人。老忠义人隔街遥望,在这条繁华与颓败并存的新忠义路上,潮起潮落,人生聚散,忠义二字,少了对故里和旧时忠义精神的坚守,却更多了一股摆脱随波浮沉,忠于生活本真的坚定。
猜你喜欢